桂林市芦笛小学始建于1964年9月,现有教学班37个,在校生1837名,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67名,约占20%,现有职教职工103人,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5人,约占15%。近年来,学校紧紧围绕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总目标,不断丰富活动载体、创新活动形式,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。
开展红色教育,传承红色基因。以红色基因为元素,开展“唱一首红色歌曲、看一部红色经典电影,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、读一本红色书籍”等一系列“传承红色基因”教育活动,把对党的热爱、对祖国的热爱、对人民的热爱化作一个个具体要求。学校还创编了《传承红色基因,做时代好少年》校本教材,收录了大量民族英雄事迹、红色遗址介绍、革命歌曲等资料,让孩子们从中了解革命历史,敬重英雄人物,唱响红色歌曲,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。
充实学科课堂,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学内容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,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,从小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如自编《京武之韵》课间操,将中华武术与传统京剧完美融合;编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《锦绣中华·最美壮乡》,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热情;教唱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儿歌如《月亮巴巴》、《盘歌》等;开展抛绣球,滚铁环、踢毽子、跳长绳,踩高跷、三人板鞋竞走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,还推广了具有壮族蚂拐舞特色的健身操,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走进校园,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学内容。
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平台,展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如,2019年,学校以“锦绣中华·最美壮乡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为平台,开展秀服装、秀歌舞、秀竞技、秀美食等活动;在“传承壮乡文化,走进三月三”系列教育活动中,孩子们展示了手工制作的绣球、铜鼓和手工贴画等;与家长一起打油茶、做糍粑、做五色饭等,体验少数民族传统美食制作。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,为做到学习和防控两不误,学校在“广西空中课堂”线上开设“我爱壮族三月三,民族团结一家亲”课程,让孩子们在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,同样受到教育,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